我的毕趣阁

字:
关灯 护眼
笔趣阁 > 大隋帝国 > 四二大泽龙方蛰,中原鹿正肥

四二大泽龙方蛰,中原鹿正肥(第2/3页)

    如果使用百v度A*PP或者U*C/Q.Q浏览器不显示内容or乱码,请关闭广告屏蔽功能or畅读模式,或者安-全模式(今日*头条须关闭安-全模式)

业十三年七月,薛举登基称帝,同时建立宗庙社稷。

    李轨,武威姑臧(今甘肃武威市)人,为人机敏,博览群书,家境富裕,常赈济贫困,颇为乡人称道。大业末年,李轨任鹰扬府司马。其时薛举起兵金城,纵横陇西,李轨与同郡好友曹珍、梁硕等人商议说:“薛举残暴,必来侵扰,郡官庸怯,无以御之。而今我等应当同心戮力,保据河右,静观天下之变,岂能甘于束手就擒、妻离子散?!”于是,李轨与众人共谋举兵。可大家推来让去,谁也不想当首领。曹珍对众人说:“常闻图谶云:‘李氏当王’!而今天李轨在此,这难道不是天命吗?”李轨遂被推为共主,随后聚众起事,劫持郡丞韦士政和虎贲郎将谢统师,据守郡城。

    大业十三年,李轨自称河西大凉王,改元安乐,设置百官,并于次年登基称帝。

    萧铣,后梁宣帝曾孙,祖父萧岩是后梁明帝萧岿之弟,开皇初年叛隋降陈,陈朝灭亡后被隋文帝杨坚所杀。此后家道中落,到萧铣这一代,家境已十分贫寒。萧铣从少年时代起,就靠替人抄书勉强糊口,同时孝养母亲。直至杨广登基,太子妃萧氏册立为皇后,萧铣才依靠外戚的关系被任命为罗川(今湖南湘阴县东)县令。

    大业十三年,巴陵郡(今湖南岳阳市)的一批少壮军官董景珍、雷世猛等人密谋起兵反隋,可他们自忖人微言轻,缺乏号召力,于是遣人致意萧铣,要推他为共主。

    早有复国之思的萧铣大喜过望,当即回信:“我之本国,昔在有隋,以小事大,朝贡无阙。乃贪我土宇,灭我宗祊,我是以痛心疾首,无忘雪耻。今天启公等,协我心事,若合符节,岂非上玄之意也!吾当纠率士庶,敬从来请。”(《旧唐书 萧铣传》)当天,萧铣就募集了数千名士兵,自称梁公,同时改易隋朝服色,建立梁朝旗帜,随后率众前往巴陵与董景珍等人会合。远近变民纷纷来附,起兵五日,部众已达数万人。

    萧铣到达巴陵后,筑坛告天,自称梁王,改元凤鸣;次年四月,萧铣称帝,国号为梁,同时设置文武百官,一切典章制度皆依梁朝旧制。

    公元617年,大隋帝国山河裂变、乾坤倒转,一个又一个乱世英雄争先恐后地浮出了历史水面。

    很显然,这些身处帝国上层的军官、富豪、贵族、前朝后裔起兵的目的,与前期造反的那些底层民众截然不同——他们不是为了向朝廷争取生存权,而是为了向杨广争夺统治权!所以一旦起兵,他们便会迫不及待地分疆裂土、称帝称王,向隋王朝的统治合法性发起强烈的挑战。

    此外,这些原本便已掌握了一定的政治和经济资源、并且拥有相当军事实力的新一波叛乱者,在战场上的表现也远非前期的那些农民军可以比拟。亲自参与过隋末大起义的魏徵,就曾在他编撰的《隋书》中,对农民军的战斗力作过这样的评价:“彼山东之群盗,多出厮役之中,无尺土之资,十家之产,岂有陈涉亡秦之志,张角乱汉之谋哉!皆苦于上欲无厌,下不堪命,饥寒交切,救死萑蒲。莫识旌旗什伍之容,安知行师用兵之势?!但人自为战,众怒难犯,故攻无完城,野无横阵,星罗棋布,以千百数。豪杰因其机以动之,乘其势而用之,虽有勇敢之士,明智之将,连踵复没,莫之能御。”所以,从大业七年到大业十二年间风起云涌的农民起义,充其量只是拉开隋帝国灭亡的序幕而已。最终能够颠覆隋朝社稷、重建帝国政治、决定历史走向的,只能是贵族!

    如果说,四年前首义失败的贵族杨玄感就像是第一根出头的椽子,那么这些继起的贵族和精英们,则像是从四面八方射出的利箭,在同一时刻飞向了同一个政治标靶,让隋王朝几乎在一瞬间丧失了政治号召力,并且在军事上面临接踵而来的强大威胁和顾此失彼的巨大危险。从大业十三年开始,驻扎在各地的帝国军队只能在多条战线上各自为战,根本无法集结起像当初聚歼杨玄感那样的优势力量。面对这些来势凶猛的割据政权,隋朝的政府军只能从初期的主动进攻纷纷转入战略防御,惟求确保所辖郡县的一时之安,再也无力实施大规模的围剿和有效的反攻。

    隋王朝的天下已经岌岌可危。

    大泽龙方蛰,中原鹿正肥!

    四方群雄跃跃欲试,最终究竟鹿死谁手?

    大业十三年五月,一个拥兵一方、实力雄厚的封疆大吏,在耐心地蛰伏数年、冷静地纵观天下大势之后,终于迟缓而坚定地出手了。

    他,就是李渊。

    李渊是典型的门阀世族出身。他的祖父李虎是西魏“八柱国”之一,官至太尉、尚书左仆射。父亲李昞官至安州总管、柱国大将军。北周建德元年(公元572年),李昞卒,年仅七岁的李渊袭爵唐国公。由于李渊的母亲与独孤皇后是亲姐妹,所以隋朝建立后,姨父杨坚和姨母独孤后对李渊很照顾,于开皇元年任命他为天子的近身侍卫——千牛备身,后来又让他在畿辅地区和西北的战略要地历练,辗转担任谯、陇、歧三州刺史。

    大业九年初,李渊从地方太守任上被调回朝中担任卫尉少卿,其时正逢杨广二征高丽,李渊赶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内容有问题?点击>>>邮件反馈
热门推荐
修罗武神 万相之王 十方武圣 火热的年代 大奉打更人 轮回乐园